下载排行
薪酬差距与员工福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地区人力资本的跨层次调节作用
林煜恩;汪雯仪;齐聪俐;在如今"以人为本"的时代下,如何有效激励员工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对公司治理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以2000—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员工福利这两种激励手段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研究发现,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员工福利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当引入地区人力资本指数变量进行跨层次的调节作用之后,本研究发现当企业处于人力资本指数高的地区,高管员工薪酬差距越大,企业会计绩效水平越低;当企业处于人力资本指数低的地区,员工福利越大,企业市场绩效越高,说明所在地区人力资本指数高的企业应该更多地重视薪酬公平性而非盲目拉大高管员工薪酬差距,而所在地区人力资本指数低的企业则应该更多地提高员工福利来提升企业绩效。
环境法制建设与污染企业金融化——基于新《环境保护法》出台的准自然实验
丁海;石大千;朱文博;在挤出实体经济同时,污染企业金融化还因加剧企业短视化、阻碍其绿色转型对环境产生严重负外部性,如何抑制污染企业金融化对于实体经济发展以及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法制建设在环境治理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本文基于新《环境保护法》施行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这一环境法制建设冲击如何影响污染企业金融化。实证结果表明,新《环境保护法》引致的环境法制建设冲击显著抑制了污染企业的金融化。进一步地,新《环境保护法》这一金融化抑制效应主要通过以下渠道发生作用:其一,从长期来看,新《环境保护法》显著促进了污染企业实体投资规模的增加;其二,新《环境保护法》扭转了污染企业的短视化行为,引导其加快绿色转型升级以实现长期健康发展,环境资本支出以及绿色创新产出显著增多。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环境规制执行力度较强地区,新《环境保护法》对污染企业的金融化抑制作用相对更大;当行业竞争度较高、企业为非国有企业或经营绩效相对较好时,新《环境保护法》的金融化抑制效应相对更强。本文的研究清晰地识别出新《环境保护法》引致的环境法制建设冲击与污染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作用机理,从法制建设角度为理解污染企业金融化形成机制及化解路径提供了新的视角,对进一步引导实体企业"脱虚向实"以及绿色转型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与股市波动率——来自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经验证据
李力;宫蕾;王博;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显著加大。本文基于1995—2016年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率和个股波动率的月度数据,首先从宏观层面构建门限VAR模型捕捉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于市场波动率的非线性冲击,进一步基于微观企业角度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于个股波动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不仅会明显加大股票市场波动率,而且会使个股波动率提高,因为投资者对公司基本面的意见分歧加大,同时市场悲观情绪增加。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每上升一单位,个股波动率平均增加0.37%。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和市场波动率加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对于股市波动率的冲击会显著放大,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我国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以避免金融市场波动。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短债长用
连玉君;徐想响;基于2003—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本文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显著加剧了企业的短债长用水平,其机理在于控股股东质押会导致企业风险水平上升,这促使银行通过缩短贷款期限来规避自身风险,但企业来自供应商的商业信用则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投融资期限的错配在银企关系更弱、信息透明度较低、股权制衡较差以及质押平仓风险较高的公司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短债长用不仅加剧了股权质押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负向影响,与之相伴的流动性风险还提高了企业的违约风险。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检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产生的经济后果,对规范股东质押行为、理解短债长用的微观形成机制,以及提高银行信贷决策质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机器学习与财务预测——来自中国上市公司业绩爆雷预警应用的经验研究
张宏斌;郭蒙;作为经济领域较为新兴的研究方法,机器学习拓宽了经济学研究边界。那么,能否将其应用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预测呢?本文认为,通过正确地选择模型和准确完整地收集数据,机器学习可以成为一种适用性强且效率高的预测方法,能够挖掘数据间的关系,研究非线性、不易解释的模型,预测准确度超过了传统计量经济模型。本文以机器学习为研究方法,以中国上市公司业绩爆雷预警应用为切入点,基于文献和文本挖掘选择预测变量,训练了决策树、Bagging、 AdaBoost、弹性网、Logistic回归5种模型。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模型对上市公司业绩爆雷有较好的预警效果;集成学习模型Bagging和AdaBoost预测能力更强,弹性网模型最稳定。我们的研究为机器学习在财务管理领域应用提供了一些思路及建议。
数字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理论模型与微观证据
陶云清;曹雨阳;本文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并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数字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型关系。同时,本文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和OLS模型对基于理论模型推导的结论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在地级市样本中,结果显示数字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单门槛效应,门槛值的估计值为0.4060。当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低于0.4060时,其对城乡收入差距起扩大作用;当数字金融发展水平高于0.4060时,其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起显著的作用,表明数字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确实呈倒U型关系。第二,维度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均呈现缓解效应;数字支持服务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第三,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一致,缓解效应只在中西部城市存在,表明数字金融具有普惠性特征。第四,将数字金融指数与2018年CFPS数据相结合,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的收入效应要大于城镇居民,这是数字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原因。本文研究的价值在于:我国中西部城市和农村地区具有后发优势,通过发展数字金融,能够提高居民收入,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基本面分析在中国A股市场有用吗?——来自季度财务报表的证据
汪荣飞;张然;本文基于季度财务报表构建六组基本面指标,展示了在中国A股市场进行基本面分析的价值。研究发现,利用基本面指标能够有效预测未来盈余,并且分析师和投资者均未充分意识到基本面指标对未来盈余的指示作用,从而导致可预测的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和未来股票收益。利用基本面综合指标构建投资策略,套利组合可获得约12.7%的年化收益。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会计信息价值、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房地产限购对人口城镇化的政策效应分析
孙焱林;覃飞;基于283个城市样本2006—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匹配得分法为实施限购政策的城市找到可供比较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限购政策对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探讨限购政策对人口城镇化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限购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人口城镇化进程;限购政策对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调整过程,即限购政策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程度随政策实施的时间推移而加深;限购政策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表现为限购政策对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城镇化存在显著的负向政策效应,且存在显著的动态边际处理效应,但对中西部地区城市的人口城镇化政策效应而言,不管是平均处理效应还是动态边际处理效应均不显著。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股票收益
汪弘;宋登辉;陈立慧;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如何影响资产价格亦是学界、业界一直研究的领域。本文利用Baker等(2016)基于新闻报道构造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否为中国股票市场的定价因子。我们发现EPU对未来3个月的股票市场收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后,本文通过剔除一般经济不确定性的冲击,得到EPU的净效应。结果表明EPU对A股股票资产具有显著为正的溢价作用。由此,本文得出结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是中国股市一个十分重要的定价因子。~((1))
高管团队海外经历与企业创新
代昀昊;王砾;孙晓伟;本文选取中国沪深两市2008—2016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初选样本,研究了高管团队海外经历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高管的海外经历能有效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在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和Heckman两阶段检验控制自选择效应后,结论仍然成立。本文进一步探究了这种影响的作用机制,发现海归高管能通过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本和改善公司治理环境两种渠道对企业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但影响机制主要体现为海外工作经历这一特征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此外,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企业高管团队海外经历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比董事海外经历的影响表现得更显著。本文的结论凸显了人力资本在企业经营阶段的重要性,有助于为我国企业在雇用海外人才策略方面提供参考意见,并为我国当前的人才引进政策提供经验支持。